宁德11月2日电 ( 吕巧琴 叶茂)坐落在北纬27度的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,正全力打响“中国慢城·长寿柘荣”全域旅游品牌,加快“强工业.稳农业.活文旅”步伐。

柘荣县乍洋不锈钢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的生产车间。 吕巧琴 摄
强工业 做精做强不锈钢产业
在群山环绕的柘荣县乍洋不锈钢工业园区,部分厂房还在加紧建设中,已投产的企业生产车间内,众多员工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。
柘荣县委副书记邹渊2日告诉,园区总规划面积2319亩,分三期建设,一.二期已基本建成,入驻企业27家,其中不锈钢生产型企业24家,已投产企业10家。

现场展示的不锈钢产品。 吕巧琴 摄
进驻园区的福建宏盛中环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健说,公司主要生产不锈钢管件产品,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,第二.三条生产线将在年内陆续安装调试到位,二期拟于2024年上半年开始建设。全面建成投产后,可年产15000吨不锈钢高端锻件。
据介绍,乍洋不锈钢产业园区是柘荣县主动融入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集群,承接全市不锈钢千亿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,致力于打造“运营高效,服务完备”的不锈钢产业载体。

11月2日,宁德市委市政府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检查活动走进柘荣县。 吕巧琴 摄
对于园区的主要业态,邹渊形象地用“‘杠铃’,一管挑两头”来概括。他说,“管”就是拉管业态,“两头”就是法兰.阀门业态,从工业增加值率来看,拉管是8%,法兰是18%.阀门是23%,是拉管的2到3倍,这也是园区三期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。
“未来,园区三期将继续聚焦法兰.阀门两个高附加值业态,计划引进15家企业,产值约30亿元。”邹渊表示。

小朋友用药材来拼画。 吕巧琴 摄
稳农业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
当天,宁德市委市政府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检查活动走进柘荣县,察看乍洋不锈钢工业园区.太子参交易中心暨太子参数字博物馆和洪坑村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。
3D全息影像呈现太子参生长过程.电子翻书“慢城参活”(药膳).太子参“神舟十二号太空育种”3D裸眼视频.太子参智能分布图……在太子参数字博物馆内,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,立体呈现着“柘荣太子参”百年发展蓝图和文化底蕴。

在太子参数字博物馆内,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,立体呈现着“柘荣太子参”百年发展蓝图和文化底蕴。 吕巧琴 摄
一面LED曲面大屏上,展示有柘荣太子参大数据溯源平台,包含溯源生产服务.溯源监管服务.大数据展示平台.乡镇村工作端.阳光监督平台.数字孪生平台等六大模块,还具有太子参线上收购交易.移动办公.融资服务.全链条溯源过程等功能。
柘荣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温燕芳表示,该平台将柘荣太子参全链条溯源信息进行上链,利用区块链的“不可篡改”和“可溯源”特性,可追溯每条记录的修改痕迹,提升柘荣太子参溯源数据的可信度。

太子参交易中心内的“参”活加油站。 吕巧琴 摄
柘荣是“中国太子参之乡”,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,已成为全国优质的太子参主产区和活跃的太子参展销区。“柘荣太子参”也成为该县的富民产业.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之一,太子参年交易量达5000多吨,常年全产业链产值交易额达16亿元。
温燕芳说,将一如既往地秉承“以药兴县.以药富民”的发展战略,独辟出小小一根参,铺就乡村振兴.农民致富的特色之路。

为弘扬红色文化,洪坑村推出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。 吕巧琴 摄
活文旅 全面打造诗意栖息地
走进楮坪乡洪坑村,映入眼帘的是酷似黄土高坡的新奇 景观,土楼建筑群和形似窑洞的建筑尽显庄重 。
洪坑村红色资源丰富,闻名 的“西竹岔战斗”便发生在此。为弘扬红色文化,洪坑村推出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,集观光旅游.休闲娱乐.教育培训于一体,包含红色主题馆.农耕体验园.休闲民宿区.国防教育点四大功能区,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,村财年增收约18万元。

走进楮坪乡洪坑村,映入眼帘的是酷似黄土高坡的新奇 景观,土楼建筑群和形似窑洞的建筑尽显庄重 。 吕巧琴 摄
楮坪乡党委书记魏赞雄表示,围绕“红色楮坪·茶果淳乡”的发展定位,该乡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了一条红色文化与亲子体验.水果采摘相结合的旅游路线,加速推进文旅产业融合,因地制宜促进楮坪乡乡村振兴发展。
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.朝阳产业.富民产业。近年来,柘荣县持续挖掘地方特色文化,发扬 旅游资源优势,构建“中国慢城”和“生态乐游区.文化风情区.茶药康养区”的“一城三区”格局,全面打造让游客脚步慢下来.心灵静下来的诗意栖息地。

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集观光旅游.休闲娱乐.教育培训于一体。 吕巧琴 摄
2022年,柘荣县接待国内游客192.12万人次,国内旅游收入达12.71亿元。当地官方表示,将坚持以文塑旅.以旅彰文,围绕“闽东药城”“中国慢城”发展定位,加强乡村旅游示范创建,以点带面,促进当地乡村旅游整体发展。(完)

柘荣县乍洋不锈钢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的生产车间。 吕巧琴 摄
强工业 做精做强不锈钢产业
在群山环绕的柘荣县乍洋不锈钢工业园区,部分厂房还在加紧建设中,已投产的企业生产车间内,众多员工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。
柘荣县委副书记邹渊2日告诉,园区总规划面积2319亩,分三期建设,一.二期已基本建成,入驻企业27家,其中不锈钢生产型企业24家,已投产企业10家。

现场展示的不锈钢产品。 吕巧琴 摄
进驻园区的福建宏盛中环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健说,公司主要生产不锈钢管件产品,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,第二.三条生产线将在年内陆续安装调试到位,二期拟于2024年上半年开始建设。全面建成投产后,可年产15000吨不锈钢高端锻件。
据介绍,乍洋不锈钢产业园区是柘荣县主动融入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集群,承接全市不锈钢千亿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,致力于打造“运营高效,服务完备”的不锈钢产业载体。

11月2日,宁德市委市政府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检查活动走进柘荣县。 吕巧琴 摄
对于园区的主要业态,邹渊形象地用“‘杠铃’,一管挑两头”来概括。他说,“管”就是拉管业态,“两头”就是法兰.阀门业态,从工业增加值率来看,拉管是8%,法兰是18%.阀门是23%,是拉管的2到3倍,这也是园区三期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。
“未来,园区三期将继续聚焦法兰.阀门两个高附加值业态,计划引进15家企业,产值约30亿元。”邹渊表示。

小朋友用药材来拼画。 吕巧琴 摄
稳农业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
当天,宁德市委市政府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检查活动走进柘荣县,察看乍洋不锈钢工业园区.太子参交易中心暨太子参数字博物馆和洪坑村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。
3D全息影像呈现太子参生长过程.电子翻书“慢城参活”(药膳).太子参“神舟十二号太空育种”3D裸眼视频.太子参智能分布图……在太子参数字博物馆内,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,立体呈现着“柘荣太子参”百年发展蓝图和文化底蕴。

在太子参数字博物馆内,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,立体呈现着“柘荣太子参”百年发展蓝图和文化底蕴。 吕巧琴 摄
一面LED曲面大屏上,展示有柘荣太子参大数据溯源平台,包含溯源生产服务.溯源监管服务.大数据展示平台.乡镇村工作端.阳光监督平台.数字孪生平台等六大模块,还具有太子参线上收购交易.移动办公.融资服务.全链条溯源过程等功能。
柘荣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温燕芳表示,该平台将柘荣太子参全链条溯源信息进行上链,利用区块链的“不可篡改”和“可溯源”特性,可追溯每条记录的修改痕迹,提升柘荣太子参溯源数据的可信度。

太子参交易中心内的“参”活加油站。 吕巧琴 摄
柘荣是“中国太子参之乡”,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,已成为全国优质的太子参主产区和活跃的太子参展销区。“柘荣太子参”也成为该县的富民产业.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之一,太子参年交易量达5000多吨,常年全产业链产值交易额达16亿元。
温燕芳说,将一如既往地秉承“以药兴县.以药富民”的发展战略,独辟出小小一根参,铺就乡村振兴.农民致富的特色之路。

为弘扬红色文化,洪坑村推出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。 吕巧琴 摄
活文旅 全面打造诗意栖息地
走进楮坪乡洪坑村,映入眼帘的是酷似黄土高坡的新奇 景观,土楼建筑群和形似窑洞的建筑尽显庄重 。
洪坑村红色资源丰富,闻名 的“西竹岔战斗”便发生在此。为弘扬红色文化,洪坑村推出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,集观光旅游.休闲娱乐.教育培训于一体,包含红色主题馆.农耕体验园.休闲民宿区.国防教育点四大功能区,全年累计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,村财年增收约18万元。

走进楮坪乡洪坑村,映入眼帘的是酷似黄土高坡的新奇 景观,土楼建筑群和形似窑洞的建筑尽显庄重 。 吕巧琴 摄
楮坪乡党委书记魏赞雄表示,围绕“红色楮坪·茶果淳乡”的发展定位,该乡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了一条红色文化与亲子体验.水果采摘相结合的旅游路线,加速推进文旅产业融合,因地制宜促进楮坪乡乡村振兴发展。
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.朝阳产业.富民产业。近年来,柘荣县持续挖掘地方特色文化,发扬 旅游资源优势,构建“中国慢城”和“生态乐游区.文化风情区.茶药康养区”的“一城三区”格局,全面打造让游客脚步慢下来.心灵静下来的诗意栖息地。

“烽火西竹岔”红色教育基地集观光旅游.休闲娱乐.教育培训于一体。 吕巧琴 摄
2022年,柘荣县接待国内游客192.12万人次,国内旅游收入达12.71亿元。当地官方表示,将坚持以文塑旅.以旅彰文,围绕“闽东药城”“中国慢城”发展定位,加强乡村旅游示范创建,以点带面,促进当地乡村旅游整体发展。(完)
0条评论
网友评论